磨矿细度试验
浮选前的磨矿作业,目的是使矿石中的矿物得到解离,并将矿石磨到适于浮选的粒度。根据矿物嵌布粒度特性的鉴定结果,可以初步估计出磨矿的细度,但较终必须通过试验加以确定。
矿石中矿物的解离是任何矿物进行选别分离的前提,因此条件试验一般都从磨矿细度试验开始。但对复杂多金属矿石以及难选矿石,由于药剂制度对浮选过程的影响较大,故往往在找出较适宜的药剂制度之前,很难一次查明磨矿细度的影响,这时则需要在其他条件之后,再一次校核磨矿细度;或者是在一开始时不做磨矿细度试验,而是根据矿石嵌布特性选取一个比矿物基本单体解离稍细的粒度进行磨矿,先做其他条件试验,待主要条件确定后,再做磨矿细度试验。
磨矿细度试验的常规做法是,取4份以上的试样,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时间(例如,10、12、15、20、30min)下磨矿,然后分别进行浮选,比较其结果;同时平行地取几份试样,也在上述不同时间下磨矿,而将磨矿产物进行筛析,找出磨矿时间和磨矿细度的关系。有时仅对结果较好的一二个试样进行筛析。
浮选时泡沫分两批刮取。粗选时得精矿,捕收剂、起泡剂的用量和浮选时间在全部试验中都要相同;扫选时得中矿,捕收剂用量和浮选时间可以不同,目的是使欲浮选的矿物完全浮选出来,以得出尽可能贫的尾矿。如果从外观上难以判断浮选的终点,则中矿的浮选时间和用药量在各试验中亦应保持相同。
为确定磨矿时间和磨矿细度关系所需的筛析试样,在磨矿产物烘干后缩取,数量一般为100g左右。筛析用联合法进行,即先在200目(75μm)的筛上湿筛,筛上产物烘干,再在200目筛子上或套筛上干筛,小于200目的物料合并计重,以此算出该磨矿产物中-200目级别的含量。然后以磨矿时间(min)为横坐标,磨矿细度(-200目级别的含量,%)为纵坐标,绘制两者间的关系曲线。
浮选产物分别烘干、称重、取样、送化学分析,然后将试验结果填入记录表内,并绘制曲线图。表的格式随着试验的性质和矿石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便于分析问题。表1是单金属矿石浮选试验常用的记录格式之一。一组试验中的共同条件,一般以正文的形式记述在表上或表下,也可直接列在表的备注栏中。